2013-01-29 11:01:28      來源: 大眾網
 

    1918年11月,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、奧等同盟國失敗而結束。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,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了一次所謂“和平會議”(簡稱:巴黎和會),中國北洋軍閥政府作為戰勝國,派出代表參加“和會”。中國代表向“和會”提出了三條正義要求:一是取消列強在華特權(主要有放棄勢力范圍、撤出外國軍警、撤銷外國郵政電報、取消領事裁判權、歸還租借地、歸還租界、關稅自由等);二是廢除日本滅亡中國的“二十一條”;三是歸還大戰期間被日本奪去的德國在山東的各種權利。

    “和會”在美、英、法、日、意等帝國主義國家的操縱下,拒絕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正義要求,決定由日本接管德國在山東的各種特權。中國雖然以戰勝國的名義參加“和會”,不但沒能收回任何權利,反而受了一次莫大的淩辱。對這個侵犯中國主權的所謂“和平條約”,北洋軍閥政府準備承認。消息傳來,群情激憤,蘊藏在中國人民心中的愛國怒火,就像火山一樣爆發了。

    2月5日,山東旅京人士為力爭收回青島,組織外交後援會。山東議會致電巴黎和會代表:“青島問題務請堅持,萬勿退讓,魯民全體誓以死力待。”告誡中國代表,一定要堅持愛國主義民族立場,維護國家的神聖職權,不要對帝國主義妥協讓步。

    4月20日,濟南舉行空前規模的國民請願大會,聲討日本帝國主義霸佔青島、山東和北洋軍閥政府出賣山東主權的罪行。大會明確提出了“外爭青島,內懲國賊”、“廢除非法的賣國條約”等口號,成為全國五四運動的先聲,對全國人民群眾的鬥爭是一個極大的鼓舞和激勵,表現了山東人民反帝愛國精神,喚起了全國各階層人民對青島、山東問題的關注,對五四愛國運動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。

    山東籍的議員謝鴻濤、沙明遠,于1919年5月3日,向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提出了《查辦賣國大吏案》,揭露曹汝霖(訂二十一條時的外交次長、當時任交通總長)、陸宗輿(訂二十一條時的駐日本公使,當時任印鑄局局長)、章宗祥(把山東權利讓給日本的簽字者,向日本借款的經手人,當時任駐日公使)出賣山東主權的罪行,對北洋政府包庇賣國賊的行徑提出了嚴重警告。

    5月4日,北京10余所大中學校的學生3000多人,在天安門前集會,抗議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北洋軍閥政府的賣國行徑。學生們高呼“取消賣國的二十一條”、“外爭國權,內懲國賊”、“誓死收回青島”、“拒絕和約簽字”等愛國口號,要求嚴懲親日派賣國賊曹汝霖、陸宗輿、章宗祥。大會通過宣言後遊行示威。遊行隊伍走到東交民巷外國使館區時,帝國主義各國和北洋軍閥政府竟派軍警阻攔,惹起群眾激憤。遊行隊伍轉而直奔賣國賊曹汝霖的住宅趙家樓,愛國青年不顧軍警威脅,衝進了曹宅,曹汝霖聞訊躲藏,他們痛打了正在曹宅的章宗祥,防火燒了趙家樓。北京學生的愛國行動,遭到了北洋軍閥政府的鎮壓,當場逮捕學生30多人,第二天,北京全市學生罷課,表示強烈抗議,並通電全國。

    學生們的愛國行動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支持與響應。反帝愛國運動迅速在全國展開。工人罷工、學生罷課、商人罷市,形成了空前規模的反帝、反軍閥、抵制日貨的愛國運動,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勢力和反動軍閥政府。

    5月4日,北洋政府逮捕愛國學生的消息傳到山東後,山東省議會副議長張公制和王鴻一,當即會同山東外交協進會代表赴北京,要求北洋政府釋放被捕的愛國學生,廢除非法的賣國條約,指責內閣在山東問題上的失敗。為支持北京愛國學生,挽回山東主權奔走呼號。

    旅京的山東同胞,5月11日在彰義門外開會,聚眾數萬人,並推舉代表前往北洋政府國務院,要求山東交涉萬勿簽字,“日本奪我青島,即是奪我3000萬父老兄弟生命”,表示為收回青島、山東主權“誓以生命為後盾”。

    北京學生點燃起的愛國火焰,迅速燃遍全國各大中城市。天津、上海、長沙、廣州等地學生也遊行示威,聲援北京學生。在日本、法國等國的留學生以及南洋華僑學生都展開了愛國運動。數十萬青年學生英勇地站在鬥爭的第一線,這是五四愛國運動初期的一個特點。但是,單憑學生們的愛國熱情和英勇鬥爭是不能取得勝利的。6月3日以後,中國無產階級參加了鬥爭。從此,以無產階級為主力,全國各階層聯合起來,進行聲勢浩大的鬥爭,使五四愛國運動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。

 

全文出處:http://big5.xinhuanet.com/gate/big5/www.sd.xinhuanet.com/whsd/whsd/2013-01/29/c_114537739.htm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seiko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